当前养猪自动化喂料设备生产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传统的养猪大国,自动化喂料设备行业历史悠久。从野生猪的捕猎驯化到人工圈栏养殖,从千家万户的分散式饲养,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猪生产,养猪业一直是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性的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及其相关学科快速发展,为养猪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逐步实现了品种、饲料、加工等行业的分工细化和产业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的养猪业在借鉴国外发达养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后,迅速崛起。全国范围内的集约化、规模化猪场相继出现,养猪生产的发展步入全新的时期,全国养猪生产水平大幅提升,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出栏量和猪肉总产量不断增长,至今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1、传统养猪生产发展阶段 我国养猪生产发展的源头,据考证在五、六千年以前已开始饲养以肉食和积肥为目的的驯化猪。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驯化和饲养经验。人们根据猪的杂食性特征,充分利用各种原料资源,通过采集、种植、贮藏、加工等方法,采用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的饲养方法。由于传统的养猪生产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主要以家庭副业为主,饲养数量少,基本为分散饲养,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养猪生产水平低下。 突出表现为母猪繁殖力低、仔猪哺育率低、育肥猪出栏率低、饲养周期长等缺点,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养猪生产呈现为消耗大、产出少、效益差的广种薄收局面。根据80年代初的统计情况,我国养猪生产的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为1.5窝,哺乳仔猪平均成活率78.6%,育肥猪平均出栏时间224天,比同期世界养猪生产水平约低25%。例如,1982年全世界养猪76381.3万头,猪肉产量5605.6万吨,中国猪存栏量29853.6万头,而猪肉年产量仅为1316.14万吨,当时美国和前苏联合计养猪13199万头,而猪肉年产量已达1150万吨,可见水平差距之大。 尽管传统的养猪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但我国养猪历史久远,品种资源丰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品需求量增加,猪的饲养量与出栏量也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闻名的养猪大国。1980年,我国生猪的存栏量3.05亿头,比1951年提高310.5%,比1952年提高210%,比1957年提高171.8%;1987年存栏3.26亿头,出栏2.55亿头,猪肉产量1780万吨,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83%,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26%;1990年,生猪的出栏量已达到3.6亿头,占当年世界总量8.57亿头的42.09%,猪肉总产量24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量7000万吨的34.16%,跃居世界第一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饲养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一时期是我国传统养猪生产向规模化养猪生产发展的过 渡时期。 2、规模化养猪生产发展阶段 从国内外养猪生产发展的过程来看,规模化猪自动料线生产基本上都是从散养方式或家庭副业,逐步过渡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即规模化养猪生产。其特征是养猪户数量明显减少,每户的饲养数量大幅度增加。以日本为例,1966年养猪户数量为70.2万户,每户平均养猪6一7头;1984年养猪户数量下降到9.15万户,平均每户养猪数量上升到114头。中国的规模化养猪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种养猪模式的变化尤其明显。规模化养猪不同于传统养猪,其特点是专业化生产而不是副业或第三产业,生产数量大,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生产中借助一定的设备,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猪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从目前养猪生产发展的历程来回顾,可以说规模化养猪是传统养猪向集约化和工厂化养猪发展的过渡阶段;规模化养猪为集约化和工厂化养猪奠定了可靠基础;现代化养猪生产又是在集约化和工厂化养猪生产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3、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发展阶段 最早我国曾于60年代初期,在建设工厂化猪场方面做过尝试,但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局限,没有持续多久而很快退缩回来。70年代中期,各地兴办了不少机械化猪场,但由于生产成本高,猪粮比价不合理,关键生产环节和技术不配套,导致一些猪场因经营运作困难而关闭。80年代时期,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养猪生产得到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在大城市周围建设规模化副食品基地的政策,由此促进了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的发展,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开始,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猪场陆续建成投产。1988年以来,北京市建成近10个万头猪场,年产1500头以上的猪场1200多个;上海市新建扩建万头猪场5个、5000头以上的猪场10个,1500一3000头的规模化猪场已达近300个,其它大城市也都新建和扩建了大中型猪场。另一方面,作为出口创汇的外向型猪场,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广东省在外向型猪场的建设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根据全国机械化养猪协会的调查,至1986年广东省已有3000头 以上的规模化外向型猪场82个,其中万头以上的猪场38个。这些猪场引进国外优良的品种,采用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实行工厂化养猪作业,为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和技术设备的国产化应用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比较典型的如:广东省光明华侨畜牧场全部采用美国三德畜牧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养猪设备;保安万丰猪场拥有10余条万头养猪生产线,全套设备也为美国三德公司制造;1980年广东省华侨企业公司与香港春明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光明华侨畜牧有限公司;1984年广东省畜牧发展总公司与美国三德公司、香港保运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等,至今都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集约化、工厂化养猪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要求猪群在单位时间的产品率高、饲料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生产目的。工厂化养猪生产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①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实现营养的标准化。 ②选育优良品种或品系,进行最优的杂交组合,实现猪群特征的标准化。③建设功能分区合理的猪舍或生产线,实现环境控制的标准化。④保证猪群健康,实施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⑤采用先进的机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和劳动效率。⑥实行有规律的流水作业,确保养猪生产流程全年平稳进行。 4、现代养猪生产的发展 随着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的发展与成熟,我国整体的养猪生产技术、设备装配条件及管理水平也不断得到完善与提高。尤其是1995年至今,在国家相关政策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养猪生产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日益壮大发展,养猪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更多养猪企业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相继从世界上养猪技术先进的国家引进优良品种(品系)、技术及设备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品种改良和技术更新工作。这对推动我国现代养猪生产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化养猪生产的规模和数量一路攀升。其中1998年,年度生猪出栏量接近4.9亿头,超过世界总出栏量9.5亿头的50%;年度猪肉总产量3700万吨,占年度世界总产量8400万吨的44.59%,均位居世界第一,养猪生产水平与同期世界主要养猪国家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到2000年,标志着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出栏率达到127.1%,已经接近世界水平的129.4%,上市猪的胭体瘦肉率通常都可达到65%,甚至更高。同时与养猪生产配套的先进工业化生产设备和工艺、科学的营养和全价配合饲料、品种酒己套杂交体系)、繁殖技术的革新、现代猪群的防疫与健康控制理念、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于养猪生产等一系列的现代化母猪产床主导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猪生产之中。近十年中,我国的养猪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一批养猪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使现代化养猪生产逐步成为相对于农业生产的独立工业化产业。 沧州慧泽农牧机械有限公司(http://www.huizenongmu.com)立足于现代畜牧养殖、关注动物较佳生长环境、专注产品研发与技术进步、强化精细管理,猪自动化喂料设备、猪自动喂料设备、现代化猪场自动喂料、猪场自动化喂料线、猪场自动化喂料系统、现代化养猪场设备、现代化养猪场、自动化喂料线以优良的产品品质和满意的售后服务,在畜牧自动化设备领域已确立了自己的优越地位、具有很强的企业竞争力。
|